二、隋唐燕乐和雅乐

《燕乐》,为协律郎张文收所作。乐分四部:

《景云乐》 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有景云现,河水清。张文收采《朱雁》、《天马》
《朱雁》、《天马》
 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秋,“马生渥洼水中”,因作“无马”之歌;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武帝巡视东海猎获红色大雁,为之作《朱雁》之歌。二曲用之于郊庙祭祀。
之义,作《景云河清歌》,名曰《燕乐》,奏之管弦,为诸乐之首,元会第一奏者是也。”舞者八人,花锦袍,五色绫袴,云冠,乌皮靴。

《庆善乐》 太宗李世民所作。武功(长安以西)之庆善宫为太宗生地。既贵,宴会宫中。舞者四人,紫绫袍,大袖,丝布袴,假髻。

《破阵乐》 太宗所作。李世民为秦王时,征伐四方。民间有歌颂他的《秦王破阵乐》歌曲,即位后,由吕才协音律,李百药、虞世南、褚亮、魏徵等作歌辞,编为乐舞。用于坐部伎堂上表演时,规模缩小为舞者四人。绯绫袍,锦衿褾、绯绫裤。

《承天乐》 舞者四人,紫袍,进德冠,铜带。

《燕乐》所用乐器有:玉磬、大方响、搊筝、卧箜篌、小箜篌、大琵琶、大五弦琵琶、小五弦琵琶、大笙、小笙、大筚篥、小筚篥、大箫、小箫、正铜拨、和铜拨、长笛、短笛、楷鼓、连鼓、鞉鼓、桴鼓等二十二种。工歌二人。

《长寿乐》 则天后武曌于长寿年(692-693年)所作。舞者十二人,画衣冠。

《天授乐》 武后天授年(690-691年)作。舞者四人,画五采衣,凤冠。

《鸟歌万岁乐》 武后作。时宫中养鸟能言万岁,因以制乐。舞者三人,绯大袖,並画鸲鹆,冠作鸟像。

《龙池乐》 玄宗即位前,宅在隆庆坊,宅南坊人所居变为池。玄宗正位,以坊为宫,池水逾大弥漫数里。作乐以歌其祥。舞者十二人,冠饰以芙蓉。

《小破阵乐》 玄宗作。《旧唐书·音乐志》名《破阵乐》,并说“生于立部伎《破阵乐》。”舞者四人,金甲胄。

“自《长寿乐》以下皆用《龟兹乐》,舞人皆著靴,惟《龙池乐》备用雅乐,而无钟磬,舞人蹑履。”

立部伎 有:《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凡八部。

《安乐》 北周武帝宇文邕于557年灭北齐所作。舞队行列方正,象城郭,又称城舞。舞者八十人,戴木刻面具,狗喙兽耳,以金饰之,垂缐为发,画猰皮帽,舞姿作羌胡状。

《太平乐》 亦称《五方狮子舞》,出于天竺、狮子国(斯里兰卡)。缀毛成狮子状,扮成不同颜色的五个狮子各立一方,作各种动作情态。另有二人执绳秉拂,为习弄之状。有一百四十人歌《太平乐》。这是宫廷表演的狮子舞,民间早在唐代以前已有狮子舞表演。

《破阵乐》 用于立部伎时舞者有一百二十人,披甲持戟,亦象战阵之法。贞观七年(633年)太宗制《破阵舞图》:“左圆右方,先偏后伍,鱼丽、鹅贯(两战阵名),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回互,以象战阵之形。……凡三变,每变为四阵,有来往疾徐击刺之象,以应歌节。”立部伎内《破阵乐》有五十二遍,发扬蹈厉,声韵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