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元朝音乐(中)

第四折是全局的高潮,关羽单刀赴会,面对滚滚东去的大江,抒发了他豪迈的胸怀。第四折双调《新水令》。

② 王实甫及其代表作《西厢记》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主要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铁穆耳大德年间(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创作杂剧十四种,今存全本《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

《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是在董解元《西厢记》说唱本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写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多次遭到代表封建势力的老夫人的阻挠破坏和所经历的种种尖锐曲折的矛盾和冲突。

《西厢记》晚明校本插图

莺莺出身高门,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她热烈追求爱情,但又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表现了犹豫、动摇。在红娘的帮助下,最后冲破封建罗网和张生私下结为夫妻。

《西厢记》书影

张生是个贫寒的书生,在求取功名的道路上与莺莺相遇就一往情深,他不顾相国府的显贵门第,大胆追求,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门阀制度的斗争也表现了动摇和妥协。崔、张的爱情是在反封建礼教和封建门阀制度的斗争中展开的。在和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斗争中,红娘以她的机智、勇敢和毫无畏惧的精神帮助了他们克服了自身的许多弱点、最后才得以胜利。红娘是个奴婢,是封建社会中被压迫的下层劳动人民,她对崔张才子佳人的恋爱最初并不关切,但当她看到这对青年遭到封建礼教的摧残而痛苦时,她同情了他们遭遇,并且冒一切风险为他们出谋划策,热心地帮助了他们。

《西厢记》的结尾是张生在老夫人的安排下赴京应试,中举及弟后回来和莺莺团圆。这实质上仍然是封建礼教允许下的夫贵妻荣的婚姻。

《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由一个角色独唱的通例,写成了结构宏伟的五本二十折。在表演上为适应内容的表达,对杂剧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采用了对唱、齐唱等形式。

《西厢记》的曲谱被全部保存下来。清代江苏叶堂(怀庭)编辑的《纳书楹曲谱》附有《西厢记》全谱二卷。《纳书楹曲谱》成书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刻,曲家一般认为《西厢记》曲谱为元代遗谱。

《西厢记·传书》一折的音乐是正宫《端正好》套曲,也是缠令形式,由十一个曲牌组成。这个套曲是由普救寺和尚惠明所唱,叙述乱军将领孙飞虎围困普救寺,惠明和尚突围而出,带着张生所写书信去请白马将军杜确出兵救援。他所唱的这个套曲情调颇为英勇威武,表现了一个僧人的豪侠性格。第五曲《滚绣球》唱的是对僧侣的嘲讽,蔑视佛家经典,无视佛门戒律,完全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