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一)
一、连线题(共20分,共5题,每题4分)
1
宋杂剧表演的一般程序是:
 
参考答案:
2
各乐器是如何演奏的:
 
参考答案:
3
杂剧中的四个术语,其意思是:
 
参考答案:
4
连接音乐家和该音乐家对应的音乐思想:
 
参考答案:
5
以下作品的所属的剧种是:
 
参考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20分,共10题,每题2分)
1.《扬州慢》的创作者是宋代的:(  )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D
答案讲解:
2.宋词的创作有多种形式,其中词和曲均由自己创作,称作(  )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C
答案讲解:
3.北宋宫廷有一种群舞表演,称作(  )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B
答案讲解:
4.元代的《九转货郎儿》是哪一种音乐(  )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B
答案讲解:
5.《鹧鸪曲》是哪一种音乐(  )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C
答案讲解:
6.关汉卿创作的杂剧有(  )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B
答案讲解:
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首诗情画意的小令,作者是(  )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A
答案讲解:
8.清代弹词表演艺术家,其唱腔迂回曲折、悠美宛转、有“春莺百转”之誉的是(  )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A
答案讲解:
9.《弦索备考》收载了多少首弦索套曲(  )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C
答案讲解:
10.《下西风》是哪一乐种的乐曲(  )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B
答案讲解:
三、名词解释(20分,共5题,每题4分)
1.宋杂剧
参考答案:
  杂剧在唐代已经出现,至宋代已是一种主要的表演艺术形式,在宫廷教坊中被称作“正色”。北宋时期,杂剧的表演主要由艳段、正杂剧组成。到了南宋,杂剧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表演艺术,演出已有多种角色分配。
2.姜夔
参考答案: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有自度曲存世,如《鬲 溪梅令》、《杏花天影》、《扬州慢》等。
3.《转调货郎儿》
参考答案:
  用《货郎儿》曲牌分作头尾,中间插入头干曲牌的片断组成一个新曲。宋代已有这种演唱,元代发展成为说唱形式,如《九转货郎儿》,是由一个《货郎儿》本曲,接连八个《转调货郎儿》组成一个套曲。
4.南北合套
参考答案:
  是以南曲和北曲共同组成的套曲,通常由北曲开始,然后接连南曲,继之再接北曲,如此相间连接若干曲牌组成一个套曲。
四、论述题(40分,共2题,每题20分)
1.试述宋代词曲创作的体裁形式。
参考答案:
  宋代词曲的体裁主要有令、引、近、慢、犯等。
  令即小令,又称令曲、歌令。唐人宴会饮酒利用里巷歌谣,流行小曲填词当作酒令,因而得名。一般篇幅短小,有单叠和双叠两种。
引,作为歌曲的类别最早见于传为蔡邕所撰的《琴操》,记有“古琴曲歌诗五曲、十二操、九引、河间杂歌十二章。” 引即引子,在体裁上有别于正曲,后世乐曲以引为体裁的不是很多,有些引曲是来自大曲中的散序部分。 近亦称近拍或过曲。是大曲结构中的一个过渡段落。可能是在大曲入破之前与慢曲衔接的过渡部分,速度是由慢逐渐增速进入到“繁音急节”的“破”。篇幅大都比慢曲为短,而长于小令。
  慢又称慢曲子,篇幅较长,最短的也有近百字,宋代的有些慢曲是据小令发展而来的,慢曲偏于抒情,曲调悠长,演唱时执板打拍,“重起轻杀”。
  犯是将不同词牌的某些乐句集合联成一个新的曲调,成为一个新的曲牌,并为它起个新的曲名。采用三个曲牌的称“三犯”;采用四个曲牌的称“四犯”。南戏音乐中的“集曲”就是这种“犯调”手法。
2.元杂剧的音乐特点,代表作家和作品
参考答案:
  一、元杂剧和散曲的音乐被称作北曲;南戏的音乐称南曲。北曲和南曲各有其特点,两者有着显著的区别。
  (一)音阶构成:北曲的旋律是用七声音阶构成;南曲使用五声音阶。无变徵、变宫二音是区别北曲和南曲的显著标志。
  (二)语音关系:旋律的进行受歌词语音的制约。北曲的旋律进行受北方音韵的支配,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将入声归入平、上、去声之中。这是当时以元大都(北京)为中心的北方语言特点。元周德清在掌握了北方语言特点和北曲的用韵规律之后写出了《中原音韵》,后来北曲的创作和演唱即以该书为准绳。分析今存杂剧音乐,其旋律进行的高低起伏与当今北京语言声调的高低起伏基本一致。南方方言有入声,声调也不同于北方,音乐旋律的进行另有特色。
  (三)节奏特点:北曲的节奏较急促,爽直流畅,唱词用字比较紧密;南曲节奏较舒缓,细腻绵长,唱词用字比较宽疏。
  (四)节拍特点:元杂剧的节拍较快,它的最慢拍子是一板三眼(四拍子),南曲的最慢拍子是将北曲的最慢拍子再放慢一倍,是加增板的一板三眼。是和节奏的急促,舒缓相协调的。
  (五)旋律线特点:南曲旋律进行多用级进,北曲多用跳进,六、七度的大跳也常出现,南曲则罕见。
  (六)板眼形式:古人一般认为北曲为活板,句间加入衬字比较自由,板数可多可少;南曲为死板,不能任加衬字,除散板曲牌仅在每句末下一底板外,其它曲牌板式的板数和下板位置都是一定的。北曲较多使用底板,南曲则不用。
  (七)音乐风格:由于北方与南方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反映在音乐上形成了各自的不同风格。对此,古人多有评说:
  北曲以遒劲为主,南曲以宛转为主。(魏良辅)
  大抵北主劲切雄丽,南主清峭柔远。(王世贞)
  北之沉雄,南之柔婉,可画地而知也。(王骥德)
  听北曲使人神气鹰扬,毛发洒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南曲则纡徐绵眇,流丽婉转,使人飘飘然丧其所守而不自觉,信南方之柔美也。(徐渭)
  各家议论可归纳为:北曲的风格偏于高亢、雄健、粗犷;南曲的风格偏于婉转、妩媚、细腻。对照现存南、北曲,仍可有此体会。
  (八) 宫调运用:北曲套数对宫调的运用有严格的规范,一折一个套曲只用一宫,唱词一韵到底。南曲不限于一套只用一个宫调,可以用在笛色上相通的两、三个调,一般是属和下属近关系调。运用比较灵活。
  (九) 伴奏乐器:北曲的伴奏乐器以弦索(三弦、琵琶等拨弹乐器)为主;南曲以笛、箫为主。实际情况并不是北曲只限弦索乐器伴奏,管乐器也可加入进来。笛、箫柔美如歌,弦索拨弹有节,有了它们的衬托确也增添了几分南曲和北曲的风格特色。但是作为戏曲表演其伴奏无论是杂剧还是南戏,鼓、笛、板是最基本的,然后视各自的需要增添其它乐器。
  二、作家和作品:
  1.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伟大的戏剧家,大都(今北京)人,生活在十三世纪,曾任太医院尹。但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戏剧事业,他能编能演,在当时就享有盛名,是元贞书会成员。他一生创作了六十多个剧本,现存《窦娥冤》、《单刀会》等十几本。他的创作不论取材于现实生活还是历史故事,都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热情地歌颂和鼓舞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
  《窦娥冤》是根据民间长期流传的汉代东海孝妇故事,结合元代的现实生活而创作的。《窦娥冤》为旦本戏,全剧由正旦(窦娥)一人连唱四折的四个套曲。冲末(窦天章)唱了楔子中的仙吕《赏花时》支曲,其它角色只有宾白和科泛。
  其乐谱已无完存,现存《窦娥冤》中窦娥在第三折所唱的《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三个曲牌是由昆曲《金锁记?斩窦》折所采用而保存下来的。歌词几乎完全相同,曲调悲愤沉痛,激昂有力,刻划了窦娥不屈的反抗精神和坚强性格。
  关汉卿另外的作品《单刀会》是歌颂历史英雄题材的杂剧,写三国东吴鲁肃设计宴请关羽索还荆州。关羽明知有诈,却深入虎穴,从容地与之斗智,并以自己的威武和正气慑服了鲁肃,平安而返。第四折是全局的高潮,关羽单刀赴会,面对滚滚东去的大江,抒发了他豪迈的胸怀。
  2.王实甫及其代表作《西厢记》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主要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铁穆耳大德年间(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创作杂剧十四种,今存全本《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
  《 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是在董解元《西厢记》说唱本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写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多次遭到代表封建势力的老夫人的阻挠破坏和所经历的种种尖锐曲折的矛盾和冲突。《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由一个角色独唱的通例,写成了结构宏伟的五本二十一折。在表演上为适应内容的表达,对杂剧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采用了对唱、齐唱等形式。《西厢记?传书》一折的音乐是正宫《端正好》套曲,由十一个曲牌组成。这个套曲是由普救寺和尚惠明所唱,他所唱的这个套曲情调颇为英勇威武,表现了一个僧人的豪侠性格。